羅漢掌的套路學完,開始深入,被提醒這套掌法雖然虎虎生風,但也要符合太極拳的要求:關節沒有張力,不要局部肌肉用力,要全身平均分攤。練一練才意識到,平常已經把手腕的張力--壓擠、緊繃的感覺視為理所當然。
也難怪之前老師常提醒我們,幫人鬆背的時候手腕太用力。我們已經太習慣做事=局部用力,甚至做事=辛苦了。
用稍重的橋手環練羅漢掌之後,才發現好多力氣不是必需,原來我們那麼習慣虐待某些肌肉,欺壓某些關節,有阻力就去抵抗。而那些習慣阻礙了完整的筋膜動態、勁道傳遞。
逐漸放掉那些用力習慣時,甚至感到一絲悵然若失。
但手腕不再強出頭之後,全身會有一種和諧的感覺。
最近更新了鬆背的概念,操作起來更明確了。鬆背的動作像來回搖動一顆沉沉的水囊,摸著水囊的表面去帶動,動態順暢時,水囊會有規律地來回搖盪,而緊繃的肌肉隨著鬆開。過程中自己的身體其實也在順著那股動態而動。
這樣想想,為了跟上甚至強化那個律動,我的身體必須順著地面傳來的反作用力和體內的勁道而動,放棄局部肌肉收縮的習慣,不去對抗阻力…其實跟被放鬆的人有點像,也跟打拳時追求的很像。回頭打拳,有些東西好像更能掌握了。
也難怪,雖然終究不能幫自己鬆背,但是打拳或動作中如果盡量達到同樣的要求,就能放鬆不少。這也是練拳能養生的一個原因吧。
__________
因10/3颱風停課,太極拳新梯次延到10/17開始,歡迎加入!
時間:每週四上午 10:00-11:30,新梯次10/17開始
地點:台北 東門站附近
收費:每四堂2000.-
教學內容:108式楊氏太極拳、鬆身功法、筋膜為主體的身體使用概念、推手、護身倒法
報名方式: 請私訊FB:良夜調理室 或line:vamprath報名,提供姓名、連絡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