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

我在臀部也迷而後達

(圖為上週末去爬的桃源谷步道草嶺線遠眺龜山島,初學時,臀部的皺折就是這麼朦朧飄渺)

最近幫一些友人調理了困擾已久的臀部肌肉和相關代償,過程都還算順利,滿開心的。

大轉子那邊連到髂嵴髂窩的厚厚肌肉,真的很適合練手感。初學沒頭緒,需要靠著肌肉有沒有放鬆,來判斷皺折在哪、有沒有攤開,活動到極限之後皺折還在不在;練了一陣子比較不用蠻力了,才逐漸摸出淺層深層的大大小小皺折,一一鬆解,覺得費時。後來發現,其實身有多靜、心有多細,就能一次摸到多少深淺層次的多少皺折卡點,摸到就能帶動;手有多大就可以一次處理多大的範圍。

而那種貼住帶動的感覺,和太極拳對練時自身連貫連動、不撐住不對抗的動作要求有些相似。

臀部肌群都比較大塊,末端的皺折也相對明顯,摸久之後慢慢熟悉林兩傳醫師和豆花老師提過的皺折是什麼模樣,接著就能在其他地方發現某些問題點也是皺折,像是騎機車、使用滑鼠或鍵盤造成的手指關節內側粗糙僵硬,或是一些疤痕表層皮膚下一塊硬硬糊糊、不會動的結構,在邊緣浮現皺折,或鬆開疤痕不動的表層之後,可能發現皮下原本整片硬硬的都化為軟而可動的皺折。摸到了就能按原則解決:想辦法攤平皺折,讓肢體在最大活動範圍動一動。

等到有餘力(或是遇上夠複雜的案例),又可能注意到這些SOP無法解決所有臀部的狀況。有些臀部的張力連向膝踝,有些存在於大腿根部深處SOP無法觸及的一些角度。這時候還是回歸原則,想辦法把連動的兩三處張力接上(找到彼此張力最小的肢體相對角度和位置),讓不連貫的張力連貫起來。

某日摸出了大腿根部連到深處的張力,於是抬起大腿稍稍帶動,把張力接上。當事人說連動到骨盆內,腹中緊緊的感覺也消失了。

那一刻忍不住在想,初學調理臀部的時候,覺得那裡的肌肉廣闊深遠如海,尋找皺折如海底撈針,怎麼抓也抓不完。但臀部的肌肉恐怕只是湖泊;骨盆之上的骨盆腔和腹腔才是大海。

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

耳朵與頭肩踝的張力連結

 筋膜調理完一陣子,有時會冒出其他舊有的不適。前陣子就體驗到了這種筋膜張力的奇妙變化。

一次請老師調理完當天,輕鬆了幾小時之後,右耳內出現怪怪的感覺。起初像一般筋膜拉扯的張力,隔天開始愈來愈尖銳,很像上下高山或飛機起落時氣壓急速變化,耳咽管壓力未平衡時耳膜的感覺。聲音變得朦朧,偶爾有強烈抽痛或鼓動聲。

原本以為是單純的張力釋放,輕觸耳道,確實也有張力連到右髖的感覺。沒想到兩天後發現右耳濕濕的,竟然演變成了中耳炎。

中醫判斷是壓力和思慮讓身體變弱,開藥讓我睡得好就能解決。西醫耳鼻喉科現在有全彩大螢幕,一照耳道發現耳膜有個小孔。

其實我小學曾因感冒爬高山而得過中耳炎,因西醫反覆穿刺而耳膜穿孔,中醫調理體質之後,經歷多次清創手術才長好。耳鼻喉科醫生聽了,認為是當時右耳沒長好,只是留有小孔平日無礙,只要游泳洗頭時鼻子不進水、感冒不流鼻水就不會發炎感染。

這麼想想,確實後來爬山坐飛機通常只有左耳有反應,而重感冒有時耳朵會怪怪的,原以為是狹窄的耳咽管壓力平衡不良,現在想想可能是輕微的中耳炎。

回報給豆花老師,老師判斷之前下肢的張力清得差不多,可能是頭部有舊傷所致。這麼一說,我才想起其實前次調理完偶有頭痛,頭上確實有幼年的兩三個舊傷。

預約的調理時間還沒來,頭上的張力居然就開始解壓縮,一開始是右耳往腦後的水平一道,微痛、麻感之外,也摸得出頭型微微凹陷,大概是幼時從腳踏車後座跌下、東撞西撞的結果。幾天後,頭頂百會後方開始又痛又緊,大概也是嬰兒時摔到的結果。

這次接受調理時觸到頭部的問題處,感覺通常像有一條筋乾硬如狗啃的牛筋或蒟蒻乾,有痠麻感,同時可能連帶的右耳、左肩或右踝等部位會痠或抽痛一陣,需要再解開那些部位卡住的點。

這些點接連解開時,腹部和背部有時會有一股暖意。同時右耳膜就像正在調整的鼓膜一樣,除了感到張力變化,聲音也在變,從有點朦朧逐漸清晰。

調理完走動走動,第一次發現頭皮在動作中有微微滑動感,而且居然能明確感受到傳說中的身體中線或中軸(以前練半天、十分專注才會隱約有感)。

這樣接連調理了兩次,頭和耳內比較明顯的疼痛和拉扯張力才消失,腦後也不再有那麼明顯的凹凸。調理過後,肢體整體變好用,體感也變得更細膩,不過身體動態變得陌生,基本動作、各種套路都得從頭練過,幫別人調理時也要重新習慣,不失為重新認識自己的好機會。

(最近正好坐車路過舊地,雪山登山口現在建了漂亮的小木屋販賣部,成為熱門拍照打卡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