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

動與不動ー兵器與練武練心

弓箭之外,最早正式學的兵器是棍。初學棍只聽說練兵器有助於動開胸廓或肢體;練久了才發現遠遠不只。

以前就注意到,剛被調理完或筋骨不適的時候,怎麼拿棍都不對勁。本著「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先觀察」的原則,靜候一陣子,通常會經歷更不舒服的過程,舊傷好像輪流冒出來抱怨一番,不過盡量放鬆挨過就沒事了,身體通常比之前輕鬆,好像能活動的地方變多了。

被調理完的感覺不同,不論是練套路或練棍,都會明顯意識到多了些可動的部位要整合,需要放慢動作,把基本的功架擺對、發力方式做對,不然容易感到比平常更明顯的動作不順,甚至張力拉扯、心悸。

練劍之後,發現身體的動態雖然不如使棍那麼大,卻更細緻。練習劍尖抵著東西、只動劍身時,驚覺自己還是留有健身的習慣,只動覺得要動的部位(手和肩膀),這時不只劍的動態不穩定,身體也會卡卡的。

之後就開始做得更慢,像打太極拳一樣,動作中持續感覺全身狀態、努力讓全身體各處沒有拉扯感,後來陸續發現最卡的地方是胸椎旁、胸廓和腰胯、腹部內。某些時候竟也出現那種心悸感,但只要讓身體更協調地動,就會慢慢消失。

最近感覺更細,發現初接觸兵器會感到體內有些地方是一塊不會動的,拉扯感來自於那些地方和身體其他部分的連結。努力去微調、放鬆,那一塊結起的部位會緩緩散開,像醒過來一般。教練前陣子建議我們手持兵器去感覺自己最不舒服的地方,與我之前持棍感受到身體會自己調適,或許正是這個原因。

脊椎右側長年僵硬的肌肉就這樣軟了些,接著浮現緊貼脊椎左側的另一個緊繃。當然並不是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,還有些肌肉束和更深層的肌肉還繃著,有些舊傷卡住的地方需要調理,撐住背脊的老習慣還要改掉。不過動作中多關照身上的大魔王,連貫之類的要求確實比較容易做到。

某次通勤時手持悠遊卡夾走向閘門,突然意識到,對噢,我也可以感覺自己承接著卡夾,全身隨之放鬆連動。既然是「大家跟著那個誰一起動」,那個誰是不是兵器或許不重要,只要在接觸時維持相似的意念,維持自身連貫、與之融為一體就好。甚至沒特別接觸什麼的時候,終究是腳踩或身體接觸地面或物體,只是我們太習慣忽略來自大地媽媽的影響和自身的訊息。最終還是一句「一動無有不動」,其他都只是方便體會的媒介。

概念只是概念,要持續應用到日常還需要練習。不過有這樣的體認之後,確實比較快發覺身上沒連動的地方。

然後某日發現,其實需要「一動無有不動」的,不只是身體,人際關係也一樣。有時做事不順,或遇到某類的事情心裡總過不去,多少是因為自己緊抓著對人接物或思考的舊習,無法調適改變吧。⠀

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寫這篇初稿時,正逢二月底去太平山。經過山莊後方的鎮安宮有種奇妙的感覺。我怕沾染自己無法處理的東西,所以對那類的事通常裝傻。那天看了鎮安宮的林業背景覺得親切,大起膽子感覺了一下,是個氣場很威猛的地方。走近先是被氣場籠罩,接著身體開始出現一些不適。

想起豆花老師寫過,他曾在氣場好的地方出現不適感,可能和身體狀況有關;加上其實有點像接觸到兵器時的感覺,於是照樣放鬆自己,提醒身體的細部不要僵著,過一下就沒再怪怪的了。

猜測有些人經過氣場較旺的地方容易不舒服,說不定就是因為身體受到影響,但本身又有點狀況,無法跟著調整。不過身為半個麻瓜,不擅分辨也不懂應對,覺得還是維持好自身穩定,其他事敬而遠之就好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