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

跑跳下樓梯後腰酸的調理

父親在調理隔天,因為趕時間急著蹬蹬蹬下樓,頓挫到腰不舒服,只好再調理。


◆ 思考方向

快速跑跳下機梯時,身來不及協調,落地的衝擊力讓身體緊繃。

當時摸到最緊的是後腰,不過整個軀幹和兩條腿的張力也不小。

才調理完不久,身上張力卻不連貫。

既然不連貫,目標就是讓他連貫。


◆ 調理過程

感覺軀幹張力和腰最有關,所以先調軀幹。

從肩膀控制脊椎,把脊椎接順。最後把頸椎也帶順,讓地面沿脊椎而上的支撐力,傳到頭頂以至於下巴。

重複找二三次角度之後,上半身就放鬆下來。

這時起來走動走動,剩下後腰左右對稱的兩個點在酸,張力來自兩腿腳。

請他一腿跨在我的腿上,抓著腳板一個個關節接順帶動,直到髖關節、骨盆和腰,兩腿都接順之後,再帶動手和腿,把上下半身接順。

這時再起來走動,就行動順暢,後腰也沒事了。


◆ 如何防止類似的傷

與其受傷後調理,最好還是不要受傷。除了平時多傾聽身體的聲音,不要冒然考驗身體,適度運動改善協調也是很好的辦法。

我帶的太極拳,會從基本動作和拳架中認識身體,培養肢體協調,在對練中安全地檢驗用力方式,同時練習基本受身(護身倒法),給自己多一分保護。教學內容可依各別狀況調整,歡迎加入~

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

道館12月招生資訊

終於迎來可以舞劍弄棍又有閒的好天。

夏末之後就沒什麼機會練棍,事隔幾個月再拿起,幸虧套路沒忘,而且發現手放鬆很多,比較能明確帶著棍隨身體的軸點而動。

這一年練劍和拐棍小有心得,對於武器末端的掌握變強,練棍時更有攻擊感、擊中眼中目標的氣勢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十二月的道館招生資訊出來囉!我的班是週四早上太極拳劍,歡迎參加:

太極拳劍:週一、週四上午10:00-11:30;週三、週五晚間7:00-8:30

常規武術:週一、週二、週四晚間7:00-8:30;週五上午10:00-11:30


常規武術課程以實際應用為主,太極拳劍課程以放鬆協調為主。

另有小磨教練的武術重訓班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週六早上9:00-12:00為所有成員均可參加實作與對抗訓練課程,無需額外繳費。

報名或有疑問請私訊良夜調理室或Line ID: vampraths。顧及繳費學員權益與教學品質,不提供試上觀摩體驗,首次上課繳交該課程一期(一個月)學費,後續確認續上每次繳交兩個月學費。


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

個案回饋:K小姐 20241106

 九月底參加一場翻譯相關的台北聚會,和大家分享如何保養身體。一位來體驗調理的譯友K小姐熱情回饋,分享如下:


第一次遇到周沛郁調理師是在一個譯者的聚會,當時心想好巧哦~前陣子才因膝蓋不適,進行了第一次筋膜調理初體驗,沒想到宇宙又派了一位師傅來。


對周師傅的第一印象是好真誠踏實啊~很有練功人的特質(這點很難得~如果做身體工作,自己沒有靜心觀照,那能量完全不一樣),加上同為女性,我很放心把身體交給她,因為筋膜調理會有近距離的身體接觸。


調理療程進行時,周師傅針對全身進行放鬆調理,有些專業手法我也說不上來,就邊進行邊詢問,以便對自身及這套系統有多一點的認識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連我都忘掉手上的傷疤、小腿的疤痕,師傅都發現了並且詢問原因,原來所有的傷口都會影響皮肉筋裡/皮肉筋骨,療程結束除了身心感到舒暢,意外的收穫是原本感冒的我,整個晚上都沒再咳過。


目前不適的部位還在觀望好轉狀態,但師傅的態度是我所信任跟認同的,絕對會再預約。謝謝這次美好的體驗,也謝謝師傅分享如何在生活中行、站,幫助我們找回健康的身心。

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

自身協調程度與帶動對方的效果

大約去年底開始,每週會給自己一個身體功課。本週功課是「帶著意識接觸人或外物,全身配合連動」。

週日在柔道場練了柔道的小內割和小外割,練小內割分解動作時,發現自己身體有沒有連動,造成的影響差別很大。

如果想用站立那腳的腰腿hold著穩定,對方被絆到就只有腳動。

如果盡量讓全身處於連貫的動態平衡,讓站立腳的支撐力傳到另一隻腳去動作,全身沒有鎖死的支點干擾流動,那腳一勾,對方全身的平衡都會被破壞。

調理也一樣。鬆背時如果只用手推,就很難晃動對方整體。如果帶動對方手腳時,是用局部肌肉在動作,對方就很難放鬆跟著動,甚至忍不住用力。

所以本週功課又是武術和調理都能用上的練習。 

__________

週四晨間太極拳預計十二月再招一批新生,一起來從太極與調理的角度認識身體吧!

報名或詢問請洽FB:良夜調理室,或Line ID: vampraths

2024年11月6日 星期三

頭面部張力的調理

◆ 頭面部張力不一定來自頭面部

上週幫朋友調理時,得到豆花老師指點,加上前幾天上課也講到相關內容,正好整理一下目前的經驗。


頭面部有張力,不一定是頭面部的問題。即使個案覺得不舒服的是頭頸,我們也會去找張力來源是頭頸本身,或是身體其他地方。


◆直接調理可能的後果


頭頸的肌肉較小較弱,如果主要的影響是身體其他部位,頭頸調順之後下方的張力會直接拉扯到頭頸,可能造成更大的不良影響。


這問題雖然沒在頭頸經歷過,但初學時曾經礙於場地,接連幫肩膀不適的朋友調理肩臂,剛開始有改善但後來仍不舒服,就被豆花老師提醒過這樣的概念。


既然剩下的狀況是腳的影響,那再怎麼調理手,手也只會一直被歪掉的腳扯歪。幫友人調理腿腳之後,肩臂確實有比較明顯的改善。


所以原則還是找到主要的張力來源去處理。


◆案例


親人從小到大幾度撞到頭,偶爾頭暈或脹或痛,看西醫得不到明確的診斷。摸起來除了頭部有表皮糊糊或緊繃的區域,也能感到下方來的明顯張力拉扯,所以會追著張力從手腳開始調理。


親人身上的張力來源通常是腳,有時是手,也有一次是胸背。主要的張力來源處理好,頭部的不適通常大幅改善。如果這時頭上還有卡住的地方,再找到問題點鬆順的姿勢(有時需要加上器械刺激),就會鬆解開。


最近幫磨牙困擾的朋友調理,評估時覺得手腳都有狀況,顳顎關節隱約緊緊的,豆花提示了卡住的點在耳後,要把手腳調完,脊椎順接到耳後卡住的點,才能鬆開。


調理過程確實是手腳的狀況解除之後,摸著兩耳後皮膚緊繃不動的點,那兩點和脊椎接順的同時就開始鬆動,再請朋友張口動動關節,緊繃的狀態就改善很多。


◆例外:頭部本身有狀況


曾經調理過攀岩摔落的個案,除了身體受撞擊,頭也碰了一下,西醫確認無礙之後還不舒服。


評估時摸著頭尋找哪裡摸起來不順,下意識帶著頭在順的角度動了動,手摸到微微的鬆解感,然後個案本身的頭部不適,和一開始摸到微微不順的手感就消失了。


可能因為頭本身是主要張力源,而且之後的調理也鬆開了身上的其他張力狀況,所以並沒有因為直接調理頭而造成張力錯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