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. 我沒基礎可不可以來上課?
A. 很歡迎,我們客觀明確的教學與練習法,可以讓沒有運動基礎的人體會到輕鬆有效率的身體使用方式,回歸符合人體工學的身體運用。
Q. 我肢體很不協調,會不會跟不上?
A. 教學進度和練習方式都能按個別狀況調整。學員中有年輕的宅男宅女,久不運動的上班族,也有六七十歲身體欠佳的男女成員,只要持續參與,都能慢慢進步。
Q. 我沒基礎可不可以來上課?
A. 很歡迎,我們客觀明確的教學與練習法,可以讓沒有運動基礎的人體會到輕鬆有效率的身體使用方式,回歸符合人體工學的身體運用。
Q. 我肢體很不協調,會不會跟不上?
A. 教學進度和練習方式都能按個別狀況調整。學員中有年輕的宅男宅女,久不運動的上班族,也有六七十歲身體欠佳的男女成員,只要持續參與,都能慢慢進步。
分享一下C學弟的回饋:
從我練習使用豆袋訓練後,就感覺身體怪怪的,手關節怪;髖關節更怪,用起來就是痛,真是傷腦筋QQ
週日去柔道場練習碰到良夜學姊,就約了調理時間,請學姊救援一下。
正式調理時,學姊請我操作豆袋,看一下發生什麼事。
示範後,幫我找出可能是引起疼痛的動作,修改一下,讓我再用豆袋試試,哎呀,沒想到照著修改的動作後,手怪怪的感覺就少了很多很多。
前陣子老爸據說看影片做了些腹肌伸展運動,結果腰開始感覺怪怪的。摸身體發現脖子以下皮肉都糊掉,軀幹也變得很緊。請他示範動作,我看了嚇得半死....
◆ 危險的拉筋方式
他的動作類似瑜伽躺姿的扭轉式,雙腿彎曲,一同倒向身側,然後重點來了。
雙腿用力快速左右甩動,一路扯向脖子...…
阻止爸爸繼續做之後,我問他有沒有想過媽媽這樣做會不會受傷?她會受傷的話,他也會!以後做這類動作之前,先想想媽媽,如果覺得她會受傷,就不准做。
◆ 利用動作調理
彎腿、腰到軀幹扭轉的這些元素,很像我們基本動作的甩腰,於是想到可以用甩腰來鬆解。
引導他做到動作重點,再摸摸身體,發現有明顯改善,但因為正常體操都是順順的做,不夠狠(角度不夠徹底),所以還沒完全鬆開。
◆ 徒手調理
接著請他坐在圓盤椅上,手動把他身體轉到極限,把糊掉的筋膜排列到順暢的角度,再用手稍微加強引導,一路從腹部動到胸背。左右都這樣動完,就剩肋骨有幾個點的筋膜還黏著。
請他躺在床上,把他肋骨轉順、肩臂活動開,上半身繃住的感覺就大大減輕了。
____________
隔週繼續處理殘餘的影響。
背還糊糊的,兩膝也緊繃。讓他趴著把兩腿和骨盆、肋骨側轉到類似他拉筋的動作,推鬆肌肉,然後拿牙籤鬆解剩下卡住的地方。一腿調到一半,另一膝就痛起來,重複兩三次才緩解。
調完後,發現他的站姿有問題,小腹突出是腰和小腹一起往前挺的結果。幫他調一下姿勢之後,小腹瞬間小一半。旁觀的媽媽也看得出明顯差異!
◆ 焦慮背後的需求
要活就要動,但重要的是適度運動。追求比較極端的運動方式,可能是焦慮的表現,這時候更需要正視焦慮背後的需求。
例如我父親覺得自己小腹凸出,女兒又說不要刻意收小腹,所以想藉著拉筋來瘦小腹。
但其實小腹特別突出,通常是姿勢問題,或整體結構出了狀況。有點像積木沒堆好而某一塊突出來。所以光靠運動來瘦小腹很難有效果。根本的解決辦方,是調整姿勢,讓結構變順。
除了找人調理,自己能做的就是調整身體姿勢,把自己放對一點。
最後教他我常練的基本動作,會練到身體架構和用力習慣。我自己在練熟之後,每次有認真練,隔天小腹就會比較不明顯,身體也變穩、變輕鬆,真心覺得好用!
昨天幫媽媽調理,媽媽除了胸悶、水腫,也覺得腰不舒服。
壓肩覺得力量傳不下去,腰附近空空的,胸廓也有點歪。整體感覺很奇怪。肢體接觸時有種浮腫的感覺,想到可能是中暑,把脈確認真的有,面部和頸肩的觸感也符合,於是幫她刮痧。
摸到糊住的層次....呃好像有點太深,可能累積了一陣子,甚至不只最近,只是我開始摸得出來。
總之能刮多少就刮多少。幸好現在比較知道怎麼把力氣放下去。頸後兩條有點出痧,覺得深層還有刮不到的,可能是結構影響,之後再處理。
這時至少中淺層不再浮腫,胸廓也變順了,壓肩時力量能傳到骨盆,腰部也放鬆了。再鬆鬆背,把腿腳調順,整個人清爽不少。
以前只遇過輕微中暑讓皮下多一層糊糊的,如果不先刮痧處理,調理難做到確實,沒遇過這麼嚴重的狀況。如果直接調理結構,應該效果不大。能找出癥結真是太好了。
_________
之前的經驗:中暑對調理的影響
_________
順便推一下豆花老師的刮痧課~
7/27,週日下午 2:00-3:30 兩人同行第二人半價喔
詳情請見豆花藥師2025下半年度實體課
◆ 前情提要:久坐飛機的困擾
個案坐完長程飛機腰酸背痛;調理之後腿腳、骨盆和身軀才比較舒服。
◆調理中的發現
從評估和調理的過程,發現狀況基本上可以分為:
1.角度很歪的腳板扯到腰臀
2.臀腿本身角度歪斜
3.骨盆到上身歪斜扭曲
在找角度讓身體鬆解時,重現了身體卡住的姿態,幾乎可以看到個案把腳卡進腳踏下,或塞在坐椅腳旁,或歪著身子,甚至側坐在坐位蜷縮著,勉強尋找穩定的睡姿。
◆久坐時發生什麼事
大家最困惑的是,為什麼我什麼也不做,還是會腰酸背痛?
理想的坐姿是骨盆稍高於膝蓋,小腿垂直。這時地面的支撐力加上骨架結構與肌肉張力,能讓你用最少力氣維持姿勢。
但即使這樣的姿勢,肌肉多少還是會出力。
同一姿勢久了,血液循環變差,有些肌肉需要休息,也就是我們開始坐立難安的時候。這時如果硬撐著不活動,身體可能選擇更偏斜的姿勢,避開已經過勞、受壓迫的部位。
如果維持太久,又不知道怎麼把身體動開,筋膜會配合這些偏斜,變成在偏斜姿勢稍微舒服一點,但日常卻緊繃不順。
◆ 自己可以怎麼辦
除了盡量維持理想坐姿,還需要至一個小時起來動一動,動到身體僵僵的感覺消失。
如果無法坐得端正,或無法定時活動,就只能等旅程告一段落,再重建身體的連結。
我自己遇到類似的需求,是用我們的基本動作來紓解,無法改善再找同學老師幫忙。豆花藥師 6/29 的講座:認識身體的訊號ー為什麼要痠痛 & 自我放鬆保健的方法,也會帶大家認識自己的身體,練習放鬆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