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日看老爸的狀況,發現他腰腹都怪怪的。右腰椎旁有個凹陷的痛點。
後腰有狀況通常是腳的影響。而左腹的張力追到下腹的刀疤。猜想把刀疤鬆完,腿腳大致鬆一輪,腰腹的狀況應該會好。
沒想到腿腳和骨盆調完,腰是鬆了,但腰椎右側還有一個點是凹凹的,碰了痠痛。
摸著張力一路追到腳,摸出相連的是第四趾,爸爸這才想起最近曾經踢到腳。
從第四趾趾尖一路把骨頭排順,連到後腰,慢慢動開,之前偏緊的跟距骨就鬆動了。第一次調完,凹陷的程度減少一半,還剩一點痠,再把骨頭排順、連動一次,凹陷就消失,不再痠痛,原本隆起的右肩也鬆沉下來。
碰撞的瞬間,全身會縮瑟緊繃,出狀況的不會止於撞擊處。只處理撞擊點,通常會處理不完全,就是這個原因。
而身體有狀況如果只推拿不適的地方,不去追查真兇,就只能暫時緩和,甚至造成更多代償。
最近手感有進化,漸漸不用再亂槍打鳥。希望追查真凶的過程愈來愈明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