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生在北海道用太極拳教的方式走路,安然度過結冰路面。
良夜的武術調理心得筆記
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
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
繃住的肌肉不是好用的肌肉
手法課講到腹部筋膜,老師說,「有些健身練腹肌練很重的人,腹部中間那道白線會繃住,卡住整個腹部,要先解開白線」。
其實不用練很重,只要相對重就好。
我媽媽很難長肌肉,之前發現她白線也是繃住的。她說年輕時練瑜伽,老師叫她抬腿練腹肌,她練一次也沒練起來,腹肌就變硬,結果沒變強壯,而是更無力(完)。
幫她放鬆之後,身體反而變好用了。
◆ 凡事都要循續漸進
◆ 重訓的目的是增進全身協調
◆ 肌肉無法使力要找影響肌肉的源頭去處理,不是繼續逼迫它
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
手法班助教側記
豆花老師這次下苦功統整有成,邏輯和思路更清楚了。
以前是按老師學到的順序來教學,總覺得像缺課的學生在看強者學長的筆記,理解上的鴻溝很難跨越。即使因操作經驗累積、練武而身體控制變強,能做的事變多,但還是覺得進階手法艱澀,無法從中汲取智慧。
這次的課程架構完全跳脫框架,依循「放鬆」、「拆解」、「對上」的概念。
一個部位先教放鬆,然後簡單放鬆不了的地方浮現,再按大原則找到鬆順的肢體角度去活動,動到最完整的角度(拆解、對上),遇到阻礙再依同樣原則去處理。
雖然因為在學全新的技術和概念,學弟妹腦子還是超載,不過大原則一再重複,大家眼中的迷茫也逐漸減少。
對上過課、有操作經驗的人來說,則驗證、解釋了自己摸索或觀摩而得的有效做法,同時整理了思維,更容易依大原則來應用。
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
調理紀錄-腰酸肩緊的調理
其他部位出問題時,腰常常是受害者,腰酸要找到張力的來源去調理,狀況才不會反覆。今天學妹的狀況算是典型,正好留個紀錄。
◆ 困擾
久站腰酸、肩緊。
◆ 舊傷
小時候曾被倒下的旗桿打中背脊,也曾摔下樹(圖一隱約可見脊椎有個不連續點)。
◆ 評估
1. 腰的張力連到兩肩(尤其左肩)、脊椎、骨盆。
2. 肋骨旋扭,胸椎中段有個轉折。骨盆歪,左腳板內垮。
◆ 調理
→ 鬆背,在盤腿、扭到腳的姿勢鬆開兩腳板,腳掌動態大幅改善,左腳能踩穩。
→ 發現左膝被左腹扯著,把左腳、左膝接順到腹部、肋骨。
→ 調順骨盆,把肋骨和左臂鬆開,右臂大致接順。
→ 摸到脊椎的轉折點,找到接順的姿勢,讓卡住的結構自己鬆解。
這時後腰就放鬆多了。
_________
圖一二的坐姿稍微看得出骨盆有變正,兩側肩頸、背有比較鬆順(衣服皺折比較自然)。其他的變化就比較細微。
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
學生回饋:讓身體部位互相合作
學生發現肢體互相配合之後,能緩解舊傷的影響,動作更舒適順暢。
太極拳要義表解有云,(動作)由腳而腿而腰手,以至週身要完整一氣,無使有缺陷處,無使有斷續處。
而要做到週身完整一氣,一動無有不動,就是從這些細節開始。
道理雖淺白,但是和盛行的運動觀念不同,需要轉換想法和肢體運用模式,放下期待和習慣,傾聽、配合身體需求。
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
家事日
練武最大的幫助其實是讓我做家事不傷手。
扯開緊黏的包裝就用功力拳的一條鞭。
移動煎鍋時後三指握穩、手臂放鬆,先感覺重量和鍋子末端,再用身體帶動,用太極劍的等魚式翻手放到爐上。
刷鍋子用羅漢掌兩掌相黏的感覺,就省了把菜瓜布用力壓向鍋子的力氣,只要身體帶動手,來回位移就好。
套路既是為練身法,練出來就多用。沒要實戰至少要能實用啊。
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
有意識的運動
「邊看電視邊原地踏步,可以當運動嗎?」
比起癱在沙發裡看電視,當然好一點。
但其實效果不好,除非你像虎杖,有個代替現實打臉你的咒骸娃娃,一沒仔細感覺運用身體就讓你知道。
運動的一大目的,是強化我們和身體的連結,讓全身協調地活絡起來。
有意識地運動,才能刻意喚醒靜態生活裡沉睡的部位。
心不在焉、放空、沒意識地運動,讓肢體活動開的程度有限,還可能強化原本的肌肉偏倚。
不如放下外務,給自己一小段時間,專心感覺、運用身體。